报送项目申请文件的心得
自从去年工作内容有所变化之后,项目申请文书的撰写和报送就如恶魔一般,在年初的时候如约而至。去年虽然也万分痛苦地写了一份项目申请书,但是还有人指导整个流程。今年则都得靠自己了。
项目申报的流程十分繁琐。一般都要先完成在线申报,然后将在线文件以及附件打印成纸质稿三至五份,在指定时间之前,由专人(快递不行)送到指定有关部门。网上申报基本上要把单位里里外外的信息写个遍。比如近两年的利润啦,所有者权益啦,主营业务啦,基本情况啦等等。然后通常需要上传近两年的审计报告、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证、项目真实性承诺书等附件。然后还需要按照在线申报的制定内容,填写可行性报告、计划书、各阶段的投资和形象完成率、成本核算等等。如果在线填写的是项目报告的简述版,那么通常还会要求你上传一个完整版的文件作为附件,同时还需要相关的合同、纳税表等。
这次在线申报的简述版,上限字数规定为6000字。但是,完整版附件上传的上限字数竟然是两万五千字之多!我绞尽脑汁、搜肠刮肚,终于凑出近9000字来,回头想想也都是泪。
官样文章自有它招人恨的地方。但是如果问我相不相信世界上有写得漂亮又言之有物的官样文章,我认为还是有的。平日里写文字随随便便,但是到了项目申请书里面便要拿捏起来。生怕哪里写得不得当,让评审的专家看进了眼。项目申请书交给领导来修改的时候,发现领导的拽词能力也是一流。经他改一改,感觉顿时更严肃正式了许多。
这次项目申报中,磕磕绊绊,碰到了几点小问题。因此也算是积攒了一点经验,现记录如下:
一、在线提交和纸质文档的关系。
一般来说,在线提交了多少东西,纸质文档里都要包含,这也包括在线提交的附件,也都要一一打印出来。内容和附件缺一不可。如果在线提交项目申请书之后,系统没有直接生成PDF或word文档给你打印,那么最好要仔仔细细地把申报通知上的要求再读一读,或打电话给有关人员询问,方为上策。切莫想当然地准备材料,到时候只会在报送的时候碰一鼻子灰。
二、扫描的学问
此次在扫描审计报告的时候,使用了其他部门的打印机。由于想当然,使用了原本习惯的扫描方式,将文件与扫描的玻璃屏在角部对齐。岂不知,那一台打印机要扫描的话,不是文件顶到头的。必须要按照它标示要的A4纸的位置扫描才行。因此,今后遇到扫描的问题,还是需要留意不同机型的要求,看好机器上的指示再下手。
三、打印的学问
很多申报要求上明文规定需要将纸质材料双面打印。这是为了纸质存档的时候节省空间,同时也节省纸张。如果要双面打印,就要注意选择“翻短边”还是“翻长边”进行翻页。一般打印机默认是“翻长边”翻页的。但是,如果遇到文件首页是横向排版的,那么打印机可能就会转换成“翻短边”翻页的模式。因此,今后碰到双面打印的情况,最好先确认一下打印方式。并且最好将横向排版和纵向排版的内容分成两个文件来打印,以免产生互相干扰。
四、装订的学问
项目申请的纸质材料,尽量要做到先装订后盖章。这是因为,在装订的时候,用胶将纸张黏连起来以后,可能外侧并不平。打印店通常会统一切割一下。如果提前盖过了骑缝章,就没有办法进行切割这一步了,因为会把骑缝章给切掉。另外,如果打印的时候,没有用同一种纸张,那么在装订起来的时候,也会看得十分明显。在侧面,会看到各种颜色不均质的纸张并在了一起,不甚美观。
五、盖章的学问
原本我以为盖章很容易,就是在纸上盖上红色印记即可。但经过查实,才发现里面的水挺深。那么盖章究竟应该盖在哪里,怎么盖呢?简单来说,章要盖在有字的地方。如果是单位公章,则盖在单位名称的上面。如果是合同章,则盖在合同的制定位置。如果章盖到了空白位置,这件事情就很难讲清楚,究竟是先盖过章,后打印的内容;还是先打印的内容,后盖的章。
关于盖章,我还看来了几个典故:
典故一:
《宋史·王旦传》说,王旦为中书省任相,主发一道文书给枢密院,“印违诏格”,枢密使寇准马上向皇帝举报,结果王旦受批评,办公厅主任以下的办事员(堂吏)“皆被罚”。不到一个月,枢密院有公文发送中书省,“亦违诏格,堂吏欣然呈[王]旦”,以为报复寇枢密的机会来了。可是王宰相肚里能撑船,吩咐“送还[枢]密院而已,[寇]准大惭”。
可见,在古代,章子没有盖好,可以用来被小人打小报告;也可以用来向人表示示好或大度。
典故二:
官印的谨慎设置和保管,历来是典章制度的重中之重。如宋代《职制律》关于机关申请置印的规定:“诸官司应铸印记,先具以某字为文,保明申所隶,再行审验,关申尚书礼部。”如因旧损需换新印者,“给讫限,当日以旧印申纳尚书礼部棰毁”,也有先锉去印面一个角,俟时集中销毁的。总之,作废公章仍完好保留在世间这种事情,绝对不允许发生。
可见,章子也要做好版本控制。严防旧版本的流出和随意使用,让不明就里的人上当。
典故三:
《挥麈录》说,北宋时,“宰相入省,必先以秤秤印匣而后开”。如秤出来印匣是空的,索性不开,免得报失印信,大家连累。据说蔡京任相时,就碰到这么一回,“一日秤匣颇轻,疑之,摇撼无声”,于是蔡相说“不须启封,今日不用印”。第二天再秤,分量正常,遂开匣用印。蔡京的解释:“此必省吏有私用者,偶仓猝不及入。倘失措急索,则不可得。”这种为逃避处分有案不报的因循敷衍,后果必然是姑息养奸。
可见,在古代公章私用也是常见的。管得太严有问题;管得太松也不成。
盖章说白了是一种加密系统(知乎上的这篇文章让我大开眼界)。同时,盖章除了象征着权力和授权以外,在中国也是一种艺术形式。最近很好看到人们拿着自己的私章,在信件尾部工工整整地印上了。但是我小的时候,妈妈的同事喜刻章。家中也有一个本子,上面印有各式各样的章印,不知有人名还有警局,很是好看。同事的台湾友人给她寄来的信件中,在末尾处也印有私章,十分风雅。希望以后,章子这种加密系统可以做得更符合审美情趣。不仅个人可以做出精美的私章,也希望单位机关等的公章,也可以做得精美和有特色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