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为图灵作译者
很有幸参与了图灵书籍的译者工作。虽然图书还没有出版,但是其中也还是有一些新鲜体验,值得记上一笔。
这次翻译经历事出冲动。由于前一段时间十分关注豆瓣和图灵上的自出版现象,顺便看到两个地方都在招募译者。第一次冲动想当译者是在豆瓣。确实下下来一篇试译文章,但是译了一小半之后忙别的去了。就把它抛在脑后了。几日之后想起来,原本的斗志消磨,也就不了了之了。后来一直在图灵社区逛游。看到了招募译者的部分,就又动了这份心思。通过在线留言的方式,与对方编辑接上了头。然后开始了试译。这一次是一鼓作气翻译下来的。原文内容绝对算不上好译的那一类,但是我绞尽脑汁还是尽量把句子说得顺一些。其实对于试译的质量,我心中没底。回家的时候,虽然对M君自我吹捧,但是心里却是在打鼓。一方面希望对方肯定我的译文质量,另一方面又希望对方剥夺我继续翻译下去的权利,免了我一桩苦差事。
图灵的来信是在我交出试译稿接近一个月之后收到的。对方对我的译文的评价是“流畅、准确”,并采纳我的译文。在邮件沟通中,弄清楚了译者稿费、合同订立方面的事宜。首先,作图灵的译者,稿费应与其他出版社大致相当,并无惊喜。图灵的合同订立流程比较规范。图灵与译者签订的是格式合同,大概是因为图灵有一整套译者招募的流程,一切都可以流水线操作了。对于译者的要求,除了译文质量要求以外,也有几个提交译文的时间点的要求。就是在时间过去五分之一、三分之二和截止日期,提供部分或全部稿件。在履行合同过程中,我差不多都按照时间节点做到了。签订合同牵扯签字事宜。图灵的处理方式也比较便利。对方寄来了盖章的纸质合同。我在合同上签字之后,扫描一份数字版合同传给对方即可,省了我邮寄的麻烦。随着纸质合同寄来的是图灵的金属制书签。虽然算不上什么厚礼,但是还是要说一声:”感谢有心了“。
由于我对图灵的编辑后台非常感兴趣,所以专门向对方跟我联系的编辑询问的在线提交的平台。最终发现,就是在图灵社区的写作板块中添加权限、创建合集,并且暂且先把合集保密即可。虽然对方编辑跟我说,可以译出一部分译文,就把内容贴进去。但是我还是没这么做。始终还是在word中翻译完毕提交的,因为害怕自己在线提交会弄错。结果在提交了三分之一的译文的时候,我到我的账户中写作板块的合集中看了一下,这一部分内容已经被对方编辑贴到了系统中。
从上图可以看到,每一个合集可以有多名人员参与。文章的阅读量是其中内容被点开的次数。因此,这里的数字并非代表人数,而是点击数。
点击标题进入合集中时,可以看到一个目录。点击目录中的章节进入内文。在内文下有个版本控制的横条,非常地简单。
在下拉列表中,可以看到不同合集成员在不同时间对内文进行更改的版本。版本的确定就是以”姓名-时间“为标识。所谓的小步差异和大步差异,我尝试点击之后,发现有一个类似于显示修订内容的界面,显示出对原文进行的更改。点击编辑界面,会出现如下界面:
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上下对照的页面。上面是编辑框,下面是预览框。虽然编辑的选项与word中的编辑工具栏十分相像。但是上面的编辑框用的应该是markdown格式。因此,点击B之后,会为选中的文字来年改变添加双星号,添加图片也不是直接粘贴就可以的。
百道网上有一篇图灵的李松峰老师的访谈:我们如何运作敏捷出版,里面也大致讲了一下图灵”敏捷“出版的流程;另外还可以读一下这篇文章:对传统出版的痛点,图灵如何对症下药。文中提到,图灵90%的书籍都是直接进行数字编辑的。我提交过去的word文档的译稿,也是先被粘贴到图灵社区的合集中,然后编辑们在线进行编辑的。各个版本的编辑痕迹和版本都会保留下来。另外,由于使用了格式语法,提交给排版厂的文件也是十分规范的。用李松峰老师的话说:”编辑只需点击一个按钮,就可以到处包括代码和插图在内的所有章节,交给排版进行制作。我们这个系统做的是前期的翻译和编辑工作,和后期传统出版的接驳是非常到位的。与传统的出版流程相比,排版变得更为胜利,只需把页面内的一些格式和体例进行设置和统一就可以了,也杜绝了后续流程中引入错误的机会。“
我不禁感叹,虽然在社区的合集里看到的东西十分简单,但是里面蕴含着全身心接受新事物的魄力和先进的编辑理念。如此简单的且摆在眼前的道理,国内大多数出版社或是主动回避,或是行动的矮子,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。
图灵社区变得比以往甚至更令人欢心。出版社的编辑后台与互联网的宣传门户融为一体,向读者的宣传界面与面向译者和作者的写作功能融为一个网站,也充分说明了图灵看待人们的视角:作者也是读者,读者也可能成为作者。最近,他们正在举办各种活动,鼓励人们自己写书,在图灵上发布。希望他们能够越做越好。
昨天终于交稿了。里面还留了个尾巴,就是关于原书最后的索引的一部分翻译问题。今天也获得了编辑的答复,回复的附件还是格式化的说明文档。作为译者,你可以深刻地感觉到图灵的整个过程都井井有条、尽在掌握。把整个编辑出版流程走得这么顺畅,我心中不禁大大的”赞“了一记。